与其说是工作,不如说是使命!
--曹迪茜
曹迪茜与美国阿尔茨海默协会佐治亚分会在美国佐治亚州政府游说
曹迪茜在美国攻读了两年老年学研究生专业并取得硕士学位后,就职于位于美国佐治亚州当地的一家居家长者照护机构,并为当地的老年公益组织提供免费咨询服务。2020年,曹迪茜从美国佐治亚州回到上海,2021年4月,曹迪茜加入了海阳集团大健康事业部,入职第二天,她便来到上海杨浦区的海阳老年公寓协助院长做好经营管理工作。
曹迪茜说:倾听是建立沟通的第一座桥梁,即便对方只是想问声好!
服务年长者对于曹迪茜来说,与其说是工作,不如说是使命。10年前,她的独居父亲被诊断为血管性痴呆伴帕金森综合征,住进了养老院。从此以后,她经常跑养老院看望父亲,养老院的日常情景也成了她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,那些年的经历促使她决定致力于养老事业。
回国后不久,曹迪茜就感受到国内养老行业的飞速发展。相比十年前她父亲入住的养老院,海阳老年公寓在硬件设施和服务质量上已完成了质的飞跃,智能化的楼宇,明亮宽敞的房间,优质的家具和辅助设施,专业的护理人员,耐心微笑的服务态度。
然而,有养老服务经验的人会意识到,要真正做好养老,仅仅关注这些方面是远远不够的。长者们在安全感和物质需求得到满足后,最恐惧的事物莫过于孤独。曹迪茜在美国的养老机构工作时,办公室是开放式的,工作人员处在整个楼层的中心围着岛台办公。长者走出房间就能找到人,一天下来,来来去去的长者络绎不绝,各种谈话此起彼伏。
曹迪茜来到海阳老年公寓的第二天,性格外向的长者就找到办公室来笑脸盈盈地找她聊天了。陪长者聊天是门专业,也是建立信任的必要环节,而信任决定了长者们是否继续选择该服务机构。有的长者会将自己的家庭内部关系甚至财务状况倾心相告;有的长者特别流连于曾经的岁月;还有的长者十分有主人翁精神,热衷于讨论如何经营好老年公寓。
面对长者的到来,曹迪茜马上放下手头的工作,让长者说明来意。倾听是建立沟通的第一座桥梁,即便对方只是想问声好。控制对话长者的节奏和效果是一门艺术。长者由于感知力和短期记忆存取能力退步,往往会在表达时跑岔主题,或者一个接一个话题收不住。在长者的表达意愿得到释放后,曹迪茜会引导谈话的方向,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烦恼的出口。长者人群是个非常多元化的群体,比年轻人群体要复杂得多。从谈话中,曹迪茜能够收集到每位长者的独特诉求、生活背景、人生经历、家庭关系、生命中的重大事件、价值取向。这些信息虽然难以用标准化的表单记录下来,却是做好人性化服务的关键信息。
曹迪茜说:需要站在更高更广的位置来看待问题。
然而,并非每一场交流都是顺利的。老年公寓对于长者来说,既是家园,也是社会。长者之间的摩擦、长者对于工作人员的抱怨或者错误解读、长者由于身体变化引起的焦虑恐惧,都是养老服务人员司空见惯的情景。有的长者能揪住一个特别小的细节三天无法释怀;有的错怪了护理人员拒不道歉;还有的提出过度的服务要求。
解决这些问题,首先需要站在更高更广的位置来看待问题。曹迪茜在美国读老年学研究生时,学科特别强调对于老年人的任何一个问题,都要从生理、心理、和社会出发去分析。在分析了各种案例后,久而久之,她的思维就养成一种习惯:对待长者的负面情绪,不要急于去掩盖或者压制,首先要分析原因,总结长者的生理限制、心理状况,甚至要追溯到该长者的早年经历和社会赋予TA的色彩。
尾声:服务长者和管理团队有相通之处,都是以人为本!
作为一名管理人员,曹迪茜总结道:服务长者和管理团队有相通之处,都是以人为本。而且养老事业是一项有使命感的工作。从生命诞生那一刻开始,每个人都在不停的老去;我没有把长者当成病人,他们是先于我的生命经历者,有一天我也会和他们一样;尽管身体衰老,但每位长者都有着丰富的生命历程;只有能够解读长者的内心,才能做好养老事业。
上海海阳养老综合体地处杨浦中心地带,位于杨浦区控江路2061号,占地5000平医养融合养老综合体,1000平多功能康体活动中心。
一楼设有“本颐堂”中医门诊,二楼、三楼为老年公寓。上海海阳老年公寓设置养老床位68张,公寓配有空调设备, 智能化配套生活设施,电子操作面板,轻松控制灯系统、采光系统、新风系统以及引进全新智能化设备、个人监控设备、卫生安全报警装置、防跌倒装置等,不但在硬件配套设施上采用互联网、物联网等高科技智能化管理系统,并从欧美引进专业护理技术及管理服务体系,着力打造“医、养、康、护”四位一体的“医养融合"的互联网养老新模式。
同时,上海海阳老年公寓除了满足居住在其内的长者的养老需求外,院内还将设立”可持续照料中心( CCHC )" ,作为当地现有居家养老服务的补充,向周边方圆3-5公里内的社区长者提供居家养老服务,从而满足老年群体的个性化、多样化的养老需求。